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趨勢日益增強
發布時間:
2020-07-22
據海關統計,今年前三季度,我國船舶出口額為302.7億美元,其中,散貨船、集裝箱船、油船三大主流船型仍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體。其中,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的有三類:15萬載重噸及以下散貨船、15萬噸—30萬載重噸散貨船、6000TEU及以下集裝箱船。
船舶工業是先進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和工業實力。2006年,國務院頒布《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》,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造船大國和強國。2009年以來,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沖擊,我國船舶工業堅決貫徹執行國務院頒布的《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,努力克服困難,積極應對危機,實現了穩定發展。進入新世紀以來,我國船舶出口規模大幅地躍升,國際市場份額迅速擴大,“十五”期間船舶出口累計148億美元,超過前20年的總和;“十一五”期間船舶出口累計躍升到1085億美元,比“十五”增長了7倍多。目前,我國有兩家船舶企業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前5強,有7家船舶企業進入前20名。船舶工業已成為我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、高度外向型的支柱產業。
船舶出口的快速增長得益于我國船舶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船舶工業堅持“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、以自主開發為主”的產品科研發展方針,一方面采取引進國外設計或與國外聯合設計的方式,迅速提升我國船舶工業船型設計技術的起點;另一方面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加大自主開發力度,從簡單到復雜,船舶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。經過30多年的發展,不僅全面掌握了三大主流船型的系統化設計技術,形成了一批標準化、系列化船型,而且在一些高度復雜的船舶和海洋工程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我國率先開發的17.5萬噸綠色環保好望角型散貨船已成國際品牌;自主開發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船(VLCC),產品性能受到國內外船東的廣泛好評;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裝箱船已形成系列。隨著設計建造技術的逐步提高,我國在世界最高難度的船舶建造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。
相關新聞